祭敖包是蒙古民族薩滿教隆重的祭祀之一,也是蒙古族最為隆重熱烈而又普遍的祭祀活動。由于蒙古族牧民各地區(qū)的風俗習慣不同,祭敖包的形式各異,一般都是在農(nóng)歷五月下旬六月上旬,有的地方在七、八月份。此時正值水草豐美、牛羊肥壯的季節(jié)。有的一個旗、一個蘇木獨祭,也有幾個蘇木、幾個旗聯(lián)合祭祀的。祭祀時,非常隆重、熱烈,幾十里、上百里遠的牧民們都要坐著勒勒車,騎馬或乘汽車、拖拉機帶著攜帶著哈達、整羊肉、奶酒和奶食品等祭品趕來敖包處。自古以來,祭敖包的禮儀,大致為四種:血祭、酒祭、火祭、玉祭。喇嘛傳入后,把薩滿教的殺生祭(血祭)改為果祭。有條件的地方,還要請上喇嘛穿起法衣戴上法帽,擺成陣勢,焚香點火、誦經(jīng),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與宗教色彩。
自古以來,祭敖包的禮儀,大致為四種:血祭、酒祭、火祭、玉祭。喇嘛傳入后,把薩滿教的殺生祭(血祭)改為果祭。有條件的地方,還要請上喇嘛穿起法衣戴上法帽,擺成陣勢,焚香點火、誦經(jīng),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與宗教色彩。參加祭祀儀式的人都要圍繞敖包從左向右轉(zhuǎn)三圈,祈求降福,保佑人畜兩旺,并將帶來的牛奶、酒、奶油、點心、糖塊等祭品撒向敖包,然后在敖包正前方叩拜,將帶來的石頭添加在敖包上,并用柳條、哈達、彩旗等將敖包裝飾一新。
祭典結(jié)束后,人們圍坐一處喝馬奶酒、吃羊肉,并舉行賽馬,摔跤、射箭等文體活動,同時,開展貿(mào)易活動。后娛樂項目不斷增加,男女均可參加,稱“敖包乃日”(乃日,蒙古語,意為盛會),并逐漸變成傳統(tǒng)的“那達慕”大會。有的青年男女則偷偷從人群中溜出,登山游玩,傾訴衷腸,談情說愛,相約再見的時日。這就是所謂的"敖包相會"了。
在這提醒到呼倫貝爾游玩的旅客們,見到敖包時不要用手指直接指向敖包,然后夸張的說:“哇,那是敖包哦。”蒙古人最忌諱用一根手指直接指向敖包或寺廟,這是極其不禮貌的,在蒙古人看來是對神靈、敖包和寺廟的極大的蔑視和不尊重。蒙古人為了表示尊敬和禮貌,都是用整個手掌,手掌向上。
參加祭祀儀式的人都要圍繞敖包從左向右轉(zhuǎn)三圈,祈求降福,保佑人畜兩旺,并將帶來的牛奶、酒、奶油、點心、糖塊等祭品撒向敖包,然后在敖包正前方叩拜,將帶來的石頭添加在敖包上,并用柳條、哈達、彩旗等將敖包裝飾一新。自古以來,祭敖包的禮儀,大致為四種:血祭、酒祭、火祭、玉祭。喇嘛傳入后,把薩滿教的殺生祭(血祭)改為果祭。有條件的地方,還要請上喇嘛穿起法衣戴上法帽,擺成陣勢,焚香點火、誦經(jīng),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與宗教色彩。參加祭祀儀式的人都要圍繞敖包從左向右轉(zhuǎn)三圈,祈求降福,保佑人畜兩旺,并將帶來的牛奶、酒、奶油、點心、糖塊等祭品撒向敖包,然后在敖包正前方叩拜,將帶來的石頭添加在敖包上,并用柳條、哈達、彩旗等將敖包裝飾一新。